“科学”号南海综合考察航次
随船手记(十八)——青春理应多流汗
作者:钟兆山 摄影:王昊
天气:晴,33~35° 海况:V级
伴随着声声汽笛的长鸣,我们的“科学”号从稳稳地驶出了三亚,奔向了我们南海综合考察航次的实验海域已近半月。站在码头上看着科学号和亲身登船,融入科学号的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在陆地上进行实验,我们可以尽情的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可以及时的对自己所需的实验耗材、试剂等物品进行补充,但是在科学号上进行实验,需要提前准备好船上实验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力争做到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因此各种细节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及时向以前在科学号上出海进行实验的师兄师姐们请教、询问。如果因为忘记携带一件实验用品而导致实验不能进行,则是对本航次时间极大的浪费。
科考队员在进行电视抓斗布放
挥汗如雨的工作在陆地上的实验室是不能想象的,但是在科学号的后甲板,在科学号的实验室中则是大家习以为常的场景。各种忙碌的作业,各个忙碌的人儿,来回穿梭在走廊和甲板上,川流不息。
水下喷涌的冷泉
工作和休息是船上作业的两大任务,没有充分的休息就没有可以随时顶上去的科考队员。航次首席科学家栾振东和船长刘合义时刻强调让大家及时休息,把握好时间休息,让在自己的工作中可以打起十二分精神。为了珍惜出海的时间,充分利用航次的有利条件,连轴转的工作会时常发生,安排好值班工作人员的任务与交接班的协调是航次作业工作按时完成的保证。
水下原位探测可燃冰类型
合作是出海人员必备的常识,出海的每个人都不是闲人,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一起完成航次的任务;团队合作是进行中的任务的保障,虽然专业背景不同,但是大家都勇于帮忙,合作完成出海的各项任务,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好不热闹。
水下运转系统测试
收获的喜悦是对船上辛苦流汗生活的最好反馈,一次次创新成果的海试和实验应用的成功,回馈了背后无数个日夜不眠不休的科研队员的付出。
科考队员见到样品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