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9日-12日,中国地调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培训研讨班,按11个板块56项内容进行传达学习和培训。同时,阅读了5份征求意见文件和10份参阅文件,“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发展历史与经验启示”对我触动很大;通读了钟自然局长2015年以来的13次讲话材料,我收获颇丰。
青岛海洋所四十年两次生存发展危机和转型
青岛海洋所成立于1979年1月。青岛海洋所历史,是一部顺应改革开放大潮,在破解生存和发展危机,改革创新支撑服务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逐渐发展壮大的海洋地质创业发展史。1979年以来,青岛海洋所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5年和1996年至今;曾面临两次生存和发展危机: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和1998~1999年世纪之交。
1979~1995年,青岛海洋所以基础研究为主要任务。期间,青岛海洋所每年科研事业费在90万~300万元之间。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科研需求减弱,国家下达的科研事业费难以支撑研究所的发展,青岛海洋所面临第一次生存和发展危机。1984年成立地质技术开发公司(青岛海洋地质工程勘察院前身),开始走向地质市场,支撑研究所发展。此后,青岛海洋所确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队伍结构。
1996年开始,青岛海洋所进入了调查与研究相结合的发展阶段。1998~1999年,由于青岛海洋所以基础研究和综合研究为特长,缺乏海洋地质调查船和装备,再次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青岛海洋所重新审视定位和战略,推动转型发展。此后,青岛海洋所确立基础性、公益性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和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定位,坚持调查与研究相结合,自筹经费,建造“业治铮号”调查船,强化调查队伍建设,逐步走向了调查与研究相结合的海洋地质专业中心建设的道路。
当前青岛海洋所面临的形势、问题和挑战
当前,党和国家对海洋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目标,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部署,对海洋地质工作提出了比陆地地质工作更高的要求。
当前,后板块时代和地球系统科学第二次革命即将来临。地球科学家几乎众口一词地把上世纪六十年代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称作地学革命。这一新的理论体系的特点,就是从陆地与海洋统一的全球观点去观察地球、认识地球。要解决固体地球科学面临的重大挑战,关键在海洋地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地球系统科学、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新时代正在孕育着后板块时代和地球系统科学再次革命。海洋地质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突破口就是西太平洋。我们从近海走向西太平洋,大有可为。
当前,青岛海洋所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面临的挑战更加突出。通过近3年的发展,青岛海洋所内部环境,包括业务方向、内部机构、人员、调查船和科研支撑条件、管理体制机制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必须重新思考青岛海洋所的业务布局、工作部署和组织实施、人才、装备、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等。我们必须改革创新,必须转型发展。不改革创新,不转型发展,就会面临生存危机,面临发展危机。
多措并举,推动海洋地质工作迈入新时代
一要开展业务布局。必须按照钟自然局长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地质工作指导思想、一个定位、六个一流、三大发展战略、六项基本原则开展工作。要调整优化海洋地质调查业务布局,进一步转变观念,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项目的工作对象、工作领域、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成果表达、工作主体必须变。
二要全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必须按局党组部署和推进措施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善于总结科技创新成果和归纳重大成果。部一等奖、国家奖是科技创新重大成果的重要体现之一,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和组织协调工作;善于宣传创新成果。要采用专题报告、新闻媒体、科普等手段大力宣传创新成果;善于运用成果转化机制,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善于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要按计划建设好国家-部-局三级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进滨海湿地国际研究中心建设。
三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必须按照钟自然局长重要讲话中提出的“4+5”要求,即4点基本要求和5点具体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思路。
四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必须按照钟自然局长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基本思路和六项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个单位党建工作好不好,就看干部职工有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就看干部能否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就看这个单位是否具有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风险点是否得到有效防控。
五要推动管理改革。必须按照局党组的部署和要求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推进机构改革,优化绩效分配,推进岗位遴选,强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管理和财会基础工作,推动地质调查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装备管理、外业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等。要按照局党组要求和部署,给科技人员减负。
作者: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吴能友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