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学会动态
浙江海洋大学严小军教授应邀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师生作专题学术报告
访问数量:2150发布时间:2019-06-26

为传承曾呈奎院士的科学精神,618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举行纪念曾呈奎院士110周年诞辰学术论坛,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浙江海洋大学严小军教授以“从曾呈奎创立我国海藻化学到21世纪的发展趋势”为题,应邀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师生作学术汇报,并与参会科研人员开展深入研讨。

  严小军教授列举了丰富的资料说明曾呈奎先生是无可置疑的我国海藻化学的创始人。曾呈奎先生自1942年到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工作时,因二战期间美国迫切需要琼胶而开始海藻化学研究,从1944年至1947年在国际权威期刊连续发表多篇海藻化学研究论文,成为国际海藻多糖化学的权威专家。回国后,曾呈奎先生带领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褐藻胶,1954年在青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以马尾藻为原料的褐藻胶加工厂,首次在中国实现了褐藻胶生产工业化,并开展了碘、胶、醇综合利用的产业化研究,培养了以纪明侯为代表的我国第一代海藻化学专家。上世纪六十年代,碘作为国家国防战略资源必须实现自给自足,曾先生倡导在我国建立了一批以海带为主要原料的海带制碘工厂,保障了国家战略安全。

  严小军教授总结了曾呈奎先生创立我国海藻化学的五大思想特色:立足国家重大需求,立足资源与化学的交叉研究,立足资源多种生化成分的综合利用,立足产业化的实际效用,立足养殖与加工一体化的农工复合策略。这些思想影响了数代海藻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思路。

  随后,严小军教授详述了我国褐藻工业的发展历程,一步步展示了海藻化学的历史成就,从褐藻胶、琼胶、卡拉胶等海藻多糖的提取,海带原材料人工栽培的成功,到实现战略物资碘的自给自足以及向海藻活性物质领域的推进,我国海藻化学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主流期刊,海藻化学工业也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最后,严小军教授阐述了21世纪海藻化学的发展趋势:海藻化学向生化功能因子精准结构的全景式图谱化方向发展,向精准应用方向发展,藻类资源开发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正逐步引领产业升级,资源精细利用能力与潜力显著提升。

  报告结束时,严小军教授援引了2005年《科学时报》编者按的一句话——“跟曾呈奎院士一起凝视蓝色国土”来缅怀曾先生,激励科研工作者传承与发扬曾呈奎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福山路32号
邮箱:csol@qdio.ac.cn
电话:0532-82893662
传真:0532-82893932
Secure © chinese society for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2015.com    技术支持: 青岛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