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学会动态
2019“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出炉| 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院士申报项目入选
访问数量:840发布时间:2020-01-16

日前,201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教育部科技委于2019年9月下旬至12月中旬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工作。经过地方和高校遴选及公示、部门形式审查、学部初评和专家综合评议4个阶段,最终推选出10项2019年高校重大科技成果。其中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院士的“热带多尺度跨海盆海-气相互作用”项目上榜。


 

“热带多尺度跨海盆海-气相互作用”项目简介

 

        热带海洋对全球气候和水循环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海区的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极其强烈并且多尺度和跨海盆特征显著,同时温室气体增暖对该海区海洋与大气环流产生巨大影响。揭示热带多尺度跨海盆海-气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理以及对温室气体增暖的响应,提高对其预测和预估能力,一直是海洋与地球系统科学的重大前沿问题。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演变过程中的热带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之间海-气相互作用示意图

 

        围绕上述问题,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吴立新院士和蔡文炬教授等发现温室气体增暖将显著增加东太平洋厄尔尼诺的振幅和发生频率,解决了ENSO未来是否增强这一困扰海洋与气候学界长达几十年的全球性难题;发现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大西洋变率对太平洋的影响显著减弱,揭示了ENSO跨海盆相互作用的未来变化;阐明了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累积效应对厄尔尼诺强度的重要影响,从跨时间尺度角度建立了ENSO发展的新机制,有助于提高ENSO强度预测能力;领衔全球众多知名学者系统地提出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海气系统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框架,引领这一前沿领域的发展。

 

 

热带太平洋两类厄尔尼诺的非线性特征

 

        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科学》、《科学进展》、《自然通讯》,在跨尺度海洋动力过程及海-气相互作用领域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力。吴立新院士获得AGU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导力最高奖并被授予AGU Fellow。


附:吴立新院士简介


  

    吴立新,1966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会士、AGU Ambassador奖获得者。长期致力于深海大洋研究,在海洋跨尺度动力过程和海-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全球影响力。吴立新于2007年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1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新闻来源: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福山路32号
邮箱:csol@qdio.ac.cn
电话:0532-82893662
传真:0532-82893932
Secure © chinese society for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2015.com    技术支持: 青岛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