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学会动态
关于极地海洋科考,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国内首套极地海洋科考绘本《中国大科考系列绘本》
访问数量:1748发布时间:2022-08-18

海,孕育了无穷的生命,36亿年的生命演化,我们从海洋来到陆地,创造出辉煌的文明;海,赋予人类无限的想象,当沉入缄默深邃的海渊,当驶向世界尽头的远洋,当闯入冰封千里的极地,当所有关于海洋的浪漫不谋而合,你,会想到什么?


神秘而美丽的海洋  


中国,东濒太平洋,从渤海到南海,南北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在这个全球表层海洋面积约30%为低生物量的寡营养海洋世界,中国的海显得格外特殊。而对于这片广袤海域的探索,中国科考队从未止步。

2012年6月,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7062米的最大下潜深度。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为10909米,刷新我国深海科考的下潜深度纪录。

中国的海上奇迹还在继续,一代又一代海洋科技工作者不懈奋斗、艰苦求索,一步步迈向海洋强国,而那些鲜为人知的科考故事,也将成为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种子。
今天带来的这套书,是国内首套极地海洋科考绘本《中国大科考系列绘本》,它将带你开启一场难忘的纸上科考之旅!

《中国大科考系列绘本》

适读年龄:4-9岁( 6+可尝试自主阅读)

规格:全九册+精装书匣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


这套绘本一共分为极地、深海、远洋三大主题,目前已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接下来,让我们打开绘本一探究竟吧!



“向极地进发”系列分为《雪龙号出发了》《你好!中山站》《这里是北极》三册,以绘本故事的形式带领孩子走进茫茫的“白色沙漠”,探索地球两极的奥秘。

 


“向深海进发”系列分为《厉害了!蛟龙号》《潜航员请准备》《蛟龙号下潜了》三册,全方位介绍我国首艘自主设计的潜水器“蛟龙号”,探索7000米深的海底世界。


“向远洋进发”系列分为《科考船造好了》《科考船员请就位》《出发!去科考》三册,以“嘉庚号”科考船为切入点,科普科考船上的高科技与科学家进行海洋调查的趣味过程。



九本超精美的绘本套在一个书匣里,相当有质感,而且方便收纳,彩虹色书脊,方便查找!


科学考察,看似高深冷门学术范儿,但其实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高中生开始加入到科考的行列。


而如今不懂蛟龙号,可能长大连考试题都看不懂...
极地海洋探测,是十四五规划中七大重大科学领域之一,这套书也成功入选了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
市面极地海洋类的书多以百科图鉴、翻翻书为主,而这套却另辟蹊径选择从科考角度切入,书名为“中国大科考”,具体“大”在哪些地方呢?

一是科考领域大,从极地到远洋,再到深海;

二是科考本领大,国之重器展现硬核科技;

三是科考成就大,饱受社会关注话题度高,书中优选中国海洋科考发展大事件,从雪龙号出航,到蛟龙号再破载人深潜纪录,再到嘉庚号诠释新时代向海图强,力求传递新时代新知识。

四位创作者都是科考圈内资深人士,多次作为科考队员出征。  

01

徐小龙,中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试验性应用航次科学考察队员

02

李航,三次参与南极科考,摄影作品曾刊登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

03

吴昊昊,厦门大学海洋学博士,曾以科学家身份随“嘉庚号”科考船出海调查,人称科普界张继科。

04

崔祥斌,浙大地质资源与工程专业博士,中国曾先后参加了6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民汉,蛟龙号现场总指挥刘峰,雪龙号船长沈权,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联合推荐,厦门大学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权威审订,一线科考队员倾情创作的国民级科普力作!
这套书聚焦中国海洋科考前沿科技成果,展现中国极地科考、载人深潜科考、远洋科考的大国硬实力,用绘本语言还原科考现场,看大国重器考察海洋,鼓励孩子们以探险家的勇气探索未知,用科学家的智慧开创未来!

说说最吸引我的几个点:

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已知去思考未知

比如深海这套中的《厉害了,蛟龙号》讲的是蛟龙号的构造,它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利用已经有概念的知识,去思考解决未知世界的问题:载人舱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的球体呢?

 



 

因为要减少阻力,任何有棱角的形状都难以承受海底几千米的气压,会出现裂缝发生危险。4、5岁的孩子基本已经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很多物理学现象,书中通过这种趣味问题引导孩子用他们已知的科学知识去思考新的“为什么”。
联想到13年北京中考物理题,其实很多未来对理工科的畏难情绪可以靠小时候引导科普兴趣阅读去消解。


200多幅精美插画

500+知识点细节拉满

除了循循善诱的语言,整套书有200多幅大场景插画,为孩子全方位展现神奇瑰丽的世界尽头,充分激发孩子对极地海洋科考的兴趣。



画风色彩超唯美,科普绘本中着实少见!当看到《你好,中山站》时,我还以为自己在看日本动画电影,真实的茫茫冰原和可爱的极地生灵,绚丽极光视觉震撼力超强!真没想到科普绘本会有这么唯美的人物构图。



一位参与过南极科考的记者朋友和我说:很多图书画的只能叫插画,这才叫绘本!

 


除了主线情节,还设有细节知识贴士很好的补充说明其中必要的专业术语
🔻



《向远洋进发》这套书版权页扫码还能VR登船,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好看又好玩!



全书知识体系完整,分册设计合理,全面系统地串联起极地海洋领域相关知识,将交通工具、科考项目、极地动物、极地知识一网打尽,充分结合故事性与知识性!
下面就来看看每套绘本的每个分册都具体讲了什么。

《向极地进发》系列

提到极地科考,就不得不提到我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雪龙”号。无论是南极还是北极,它都能破冰突围,勇往直前。如今,“雪龙”号的足迹已遍布五大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



《雪龙号出发了》一册便还原了雪龙号的真实航线,讲述中国科考队从上海出发,奔赴南极大陆的完整过程。横跨赤道,穿越魔鬼西风带,勇闯南极圈,乘风破冰一路向南,历经坎坷,最终安全抵达中山站。


画风超纪实感,就好比刚看过一场大型科普纪录片。



孤独漂泊在海上的科考船竟然有健身房、游泳馆、拔河比赛,很突破想象了...



对于破冰、海冰卸货等南极科考队员日常,也很有“极地求生”的画面感。



《你好!中山站》从一名越冬队员的视角出发,记录了他驻守南极中山站的工作与生活。



原来科考队员的日常包含维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面观测站。



研究南极冰盖、冰雪、冰山,为应对全球变暖贡献一份力量!



经得起极昼极夜的考验,也就能看到极光的绚丽!南极没有城市的光污染,拥有观测极光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为工作福利,可以日常遛企鹅、海豹,犹如身处一座天然野生动物馆。冰川雪地与边境极光,辽河平原与飞驰急流,南极的一切都是那么震撼人心!
前两册描绘的都是南极科考,而《这里是北极》更像是一部跨时一年的北极纸上纪录片,通过黄河站、中-冰站、北极熊一家、雪龙号四个分镜视角、83张精美手绘展现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还原真实的北极风貌。


这种编排很好的区别于南极分册,能更清晰的通过比对看出南北极科考工作内容的共性与区别之处,以及北极特有的可爱生物。



      除了记录科考实况以外,这本书还特别追踪了北极熊母子一年内的生活,这些饱含温情的故事让孩子哪怕在冰天雪地的场景里,也会感受到“毛茸茸的爱”。


 

多小朋友喜欢大海,但对海洋的了解止于海底世界与去过海边玩沙玩水。而市面上海洋领域的绘本大多是百科图鉴和立体机关书,但其实海洋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比如:

水下7000米真实的海底世界是怎么样的?
怎么潜入最深的海底?
不同的船区别在哪?
为什么科学家们要进行海洋科考?
《海底两万里》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话:“比天空更深的是海洋。”而在小说连载的18世纪70年代,载人深潜还是“科幻”。
所以看到深海+远洋进发系列的时候我很惊喜,海洋领域如此全面的体验探究式绘本着实少见!

《向深海进发》系列

深海模块一共分为三册,包括《厉害了!蛟龙号》《潜航员请准备》《深海,我来啦!》。聚焦我国首艘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整套书代入体验感很强,因为是作者徐小龙通过女儿宥宥视角写作的,所以很多点都设置在假如带娃上船参观小朋友会问到的问题。
带领小朋友们探秘超级潜水器“蛟龙”号的神奇法宝,了解潜航员的层层选拔与艰苦训练,潜入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

《厉害了,蛟龙号》讲述了蛟龙号诞生的故事和它构造上的特别之处。


作为首艘自主研发的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这看似梭子的船体。


灵活自如的“龙尾”和“龙鳍”是蛟龙号尾部和两侧的推进器,帮助蛟龙号在海里实现左右转向、前进和后退等动作。



动力十足的“龙心”是蛟龙号的一组能量巨大、抗压能力极强的银锌电池,如同我们人类的心脏一样,为蛟龙号在水下作业时提供强劲的动力。



深海中怎么联系母船?靠有线光缆,无线电磁波在深海中无法传播,所以要防缠绕。

《蛟龙号下潜了》则带领我们跟随蛟龙号执行马里亚纳海沟深潜任务,还原7000米海试惊心动魄的完整过程。


随着“蛟龙”号的入水和下潜,书中的图画颜色也由浅到深起初是一片蔚蓝色,慢慢地阳光不见了,视线里变成了一片墨蓝。通过“蛟龙”号的观察窗,我们可以窥见海洋世界里不同深度的海洋生物。
海底1000米,中层带,虽然很黑但别开灯,把鲨鱼引过来就不好了...



海底3000米,深层带,这里的动物大多会发光,这才是真正的海底世界呀!



海底7062米,蛟龙号已下潜到最大深度!赶紧投入工作,收集宝贵的海底生物样品!



而抛下压载铁,蛟龙号就能完全依靠浮力回到陆地!如果遇到任何危险意外,一个字“扔”!
我国第三艘深海载人潜水器奋斗号已成功打破万米纪录,距离潜到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指日可待,宥宥也决定把她的经历写成绘本!


 


《潜航员请就位》这本则将职业启蒙融入科普故事。很多孩子小时候都会树立科学家、宇航员之类的梦想,中国力量系列里我很喜欢的一个设计就是几乎每一套都有一册是职业启蒙,而《潜航员请就位》就讲述了如何成为一名潜航员。


尽管有“蛟龙”号的载人球仓保护,潜航员依旧需要承受着很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因此,要想成为一名潜航员,需要通过层层筛选和关关考验。在《潜航员请准备?一书中小主人宥宥,就跟随潜航员学员姐姐开启了“潜航员修炼之旅”。

 


 

除了身高视力、学历专业,还要经历体能测试、题海测试、蒙眼测、幽闭测试、抗压力测试、重复操作出错率测试、晕船测试!最后才是咱们找工作经常遇到的结构化面试、体检。



激励孩子们为了实现梦想,要从身体、学习、心理素质全方面磨炼自己,比起单纯说教,更能起到正面引导作用。

《向远洋进发》系列

如果《向深海进发》是看蛟龙号谱写载人深潜传奇,那么《向远洋进发》则是看嘉庚号探索未知海洋。


 

远洋板块聚焦中国远洋科考事业,分为科考船建造、科考船员工作生活、真实的科考故事三个部分,从船到人,从人到事件,带领孩子全方位了解远洋科考。



在书中,你不仅可以登上强大的海上实验室——嘉庚号,走进主实验室、电子实验室、超洁净实验室、湿性实验室、大气实验室五大实验,与科学零距离接触,逐梦孩子的科学梦,还可以享受海洋娱乐生活,从看卫星电视,到阅览室休憩,再到健身房锻炼,海上生活也精彩纷呈!

《科考船造好了》这一册书围绕中国当前海洋科考主力舰之一的“嘉庚号”展开。这艘以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科考船,延续我国数百年的海洋强国梦,具备出色的设备收放与操控能力,装备了高性能声学设备,可在所有无冰洋区承担大气、水文、化学、生物、地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的海上综合考察任务。



搭建一艘科考船就像搭建乐高积木一样,可以拆解模块再组装到一起,建好的模块会移到船台这块“乐高底板”上焊接成船体。

 

 


尽管科考船配备了众多精密的仪器,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复杂,作者在撰写中使用非常多的比喻,将侧推器比成了风火轮,侧推器作为科考船行进动力的功能就很快被get到了。
科考船是远洋科考的平台,也是远洋科考的利器。在套系的阅读过程中,通过对科考船建造和功能的全面了解,也有助于在小读者心中构建全面远洋科考概念。

《科考船员请就位》带大家体验体验海上实验室上的科考生活。3000吨级的嘉庚号带着54名科考队员向南海驶去。船上有船长、大副、科学家、水手、轮机长,还有满满的物资食材,可以50天不靠岸!


从船长和首席科学家制定航线,到应对突发警情,再到前往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你将穿梭在科考船的不同船舱中,体验各个工种的船上工作。



船长一开启动力定位系统,船体就牢牢固定在一个位置,队员们就可以在这个科考站位开启研究啦,采泥器、采水器、遥控潜水器帮忙采集到各种样品,清洗后带到实验室中,就可以开展各种海洋生物研究啦!



船上生活比你想象的还要精彩!在完成一天的任务后,你还可以来到健身房锻炼身体,还可以写一封邮件告诉你的好朋友,船上还有可以供你追剧的卫星电视!觉得压力太大?快来KTV和小伙伴来高歌一曲吧!



《出发去科考》一册则详细描述了嘉庚号如何与深海潜水器搭配作业,共同完成南海科考!可以说是融合深海、远洋两个套系将知识串联起来的一册。


我们将在海洋的不同区域进行科学考察,珊瑚礁区、深海冷圈区、热液区……而探索不同的区域,也用到了不同设备和方式,比方说在珊瑚礁区,就会采用充气快艇来到制定区域,再通过潜水员潜水采集标本,而深海就需要借助深潜器。




 

作为远洋科考主题的最后一本,也是知识浓度最高的一本,在风趣幽默的语言下,复杂的海洋知识点也变得不再高冷。




 


全书包括40条海洋生物知识、20余种海洋生物,在这里,你将看到隐棘杜父鱼因为失去海水的支撑而肉变得松垮垮的,也将了解到白瓷蟹和甲烷厌氧菌之间就像是房东和租客。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地球上生命30多亿年的发展史,但是85%以上的时间是完全在海洋中度过的。要研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离不开海洋生物学的工作。随着地壳运动,大量的文物、化石沉入海底,通过海洋科考,可以完善地球历史。


惊涛骇浪间,是大海充满对生命极限的考验,从未阻挡中国人勇往直前的脚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是一种豪情,也是我们今天创造的奇迹。


对海洋、地质、生物、考古有兴趣的小朋友们都可以通过阅读这套书从小播下科学的种子。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那就要等各位小科学家们去创造啦~



本文来源:科学霸王花微信公众号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福山路32号
邮箱:csol@qdio.ac.cn
电话:0532-82893662
传真:0532-82893932
Secure © chinese society for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2015.com    技术支持: 青岛新视点